产业工人队伍是城市交通建设的生力军。交发集团作为昆山道路交通建设的主力军,产业工人数量多、工种多、行业涉及面广,提升产业工人素质能力成为改革的核心任务。近年来,交发集团通过党建引领、技能培训、师徒结对、营造氛围“四轮驱动”,推动产业工人向技能型人才蜕变。 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。交发集团开设“车厢课堂”“匠心课堂”“云端课堂”,创新开展“流声驿站”项目,把宣传宣讲搬到产业工人生产一线。同时,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,开展“头羊”分享等活动,并注重把劳模工匠、技术能手、创新人才等优秀产业工人团结凝聚到党组织中,引领广大产业工人建功立业。 提升技能守牢立业之本。交发集团持续做好搭建平台这篇文章,完善产业工人素质提升体系。一方面,坚持以赛促学、比学赶超,以“强技计划”为抓手,积极举办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。一段时间以来,“公路桥梁施工技能竞赛”“驾驶员节能技术竞赛”“公交维修技能竞赛”“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技能竞赛”等如火如荼开展,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澎湃。另一方面,运维“1+N”产业工人实训基地,制定产业工人培训计划,推出六维实训课程,邀请外聘专家授课,开展岗位技能练兵、技术培训,以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护航城市交通建设发展。 师徒结对培育青年工匠。交发集团积极探索开展“师徒制”技能人才培养模式,通过签订师徒协议,开展理论授课、现场指导等服务,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员工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技能,并跟踪指导青年员工的生产经营、实践应用情况,形成了“以老带新”“以新促老”的良好氛围。 交发集团下属工程公司延伸“名匠交工”党建品牌,建成了以苏州市“劳动模范”骆明金为领衔人的名匠劳模工作室,为产业工人开展创新活动、研究创新项目提供了良好条件。交发集团下属公交集团修理技师俞俊依托技师工作室平台,做好“传、帮、带、教”工作,引导学徒申报职业技能水平认定,成功将个人先进经验转化为群体技能优势,培养出了一大批既有过硬专业技能又具备工匠精神的青年修理工。 着力营造技术创新氛围。交发集团落实科创奖励激励制度,加强岗位技术鼓励,激励职工创新攻关。紧贴生产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,广泛开展“五小发明”活动,进行科创成果集中评比展示,营造“时时可创新、处处可创新、人人可创新”的氛围。依托“产学研用”融合创新体系,牵手同济大学、东南大学、长安大学等高校院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累计形成国家专利51项。 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为交发集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。“交发工匠”骆明金与高校合作的“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”影响了本地区整个再生市场,每年可为交发集团节约材料10万吨,相当于直接经济指标3000万元;其参与研究的“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与材料抗裂技术”可减缓或消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裂缝的发生,降低维修频率,每年可为公司节省养护维修成本约300万元,该课题研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。
|